多數皮膚病根在于陽氣不達,瘙癢、濕疹、紅腫,艾灸來阻斷!
2022-11-09 來自: 艾仲醫 瀏覽次數:51
癢,是皮膚病很常見的癥狀,大約90%的皮膚病都伴有瘙癢。
皮膚為什么會癢?
《外科啟玄》卷一中的“明瘡瘍痛癢麻木論”給出了解答:蓋人之肌膚附近火灼則為瘡,近火則痛,微遠則癢……痛者為實,癢者為虛,非為虛寒之虛,乃火熱微甚之意也。
在這里,作者拿人與火的距離闡釋痛和癢的原因——痛,是因為離火近;癢,是因為離火遠。
“火”就是火力,我們可以延伸理解為陽氣,直白地說,皮膚癢,就是因為人體火力(陽氣)不足,陽氣無法達于體表所致。
皮膚病患者都有體會,一般來說,晚上比白天要癢得厲害。這是因為夜晚陽氣潛藏,皮膚極度缺乏陽氣的支持,體內多余的濕熱排不出去,瘙癢就會加劇。
不過,睡眠有利于養陽,如果能睡幾個好覺,皮膚瘙癢癥狀就能得到有力緩解,平日里,睡眠好的R,皮膚也不易出問題。
以此類推,冬天也是如此,從外面回到家里,皮膚接觸到空調吹的暖風,冷熱交換,就會瘙癢,等到體溫上升了,陽氣升上來了,瘙癢也就慢慢消失了。
皮膚癢時,大家都會本能地抓撓,也跟陽氣有關。因為在抓撓的過程中,皮膚受到刺激,氣血得到宣通,陽氣得以大量發于體表,致癢的濕邪毒素悉數被帶出體外,癢也就暫時得到緩解了。
而且,皮膚總是發癢的人,先要做到一點:切忌吃肥甘油膩的食物,因為它們會直接導致陽氣受損,加劇瘙癢癥狀。
為什么艾灸瘙癢部位可以解癢呢?因為艾火是純陽之物,它的純陽之氣可以平衡瘙癢部位的陰氣,把陰邪給散掉,也就不會癢了。
所以,皮膚總是發癢的人,還要做到第二點:補陽,把陽氣收納回體內,體內陽氣充足,就能通暢地達于體表。
艾灸可以溫陽除 濕,散火Q風,溫陽則中陽充足,散火則火邪外散,故而,皮膚病適宜用艾灸來調理,諸瘡疹毒癢皆可灸。
這一點,《針灸大成》早就提出過:“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達”??梢?,調理皮膚病,唯有艾灸可以直達病灶,這遠非其他方法可及。
艾灸之后,陽氣得到補充,就能暢達于體表,同時臟腑因陽氣得到補充和恢復,功能隨之加強,排 毒和自愈能力加強,體內的毒素也能被迅速趕出體外進入皮膚。
中醫說過,“任何疾病的發生,都先受制于內而后發于外”。只要能發出來,此病能痊愈。
所以,體內濕邪毒素等過剩的人在艾灸之后,皮膚上會出現各種不同癥狀的疹子,這就是中醫的排病反應。只要堅持下來,皮膚瘙癢的癥狀乃至疹子等就會消失。
皮膚癢,有濕疹的情況,如何艾灸?
首先,衛陽主管汗孔開合,而衛陽根于腎陽,衛陽不固是因為腎陽不足。故而,針對陽氣不足引發的皮膚瘙癢,可以多灸命門、腎俞、關元、足三里等培補 腎陽的穴位。
其次,針對以陽氣不足為病因,引發的不同皮膚瘙癢癥狀當辨證施灸:
1、陽氣不足——濕熱內蘊
陽不足,則生濕,濕氣郁久化熱,就會濕熱內蘊,發于肌表。這種情況下,推薦艾灸3個穴位,即,膝關節三角區的“止癢三穴”——百蟲窩、曲泉、血海。
百蟲窩:經外奇穴,此處艾灸,可刺激瀉熱,減輕瘙癢;
血海:屬足太陰脾經,灸之,健脾利濕,清瀉血熱;
曲泉:肝經穴位,灸之可以清利肝經濕熱。
在這里,血海和曲泉是一對“對穴”,血海清瀉血熱,曲泉清瀉肝火。兩個穴位搭配使用,再加上百蟲窩,祛除 濕熱效果非常強大。
2、陽氣不足——血虛風燥
氣能攝血,陽氣不足,氣對血液的固攝能力就會減弱,血液不足,陰津虧損,就會生風,致使皮膚干燥發癢。這里推薦一組黃金穴位——合谷、曲池、血海。
合谷:大腸經原穴,具有宣泄氣中之熱、升清降濁、疏風散表、宣通氣血之功;
曲池:大腸經的合穴,大腸經多氣多血,具有活X和通調大腸腑氣的作用,“肺與大腸相表里”,“肺主皮毛”,大腸腑氣一通,則肺氣足;
血海:活X理脾,脾土生肺金,脾旺則肺氣足,而且“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”。
在這里,曲池和血海是一對“對穴”,曲池清肺走表,血海調血走里,二穴相合,一表一里,表里雙清,調氣和血,Q風止癢之功立現。
1、醫院中醫康復科主管、養生館店長各2名:從事中醫康復或養生相關行業5年以上,會技術、有較強管理能力。